于萌:我有一个梦想,盐碱地上稻花飘香,拓荒人精神代代相传

“袁老的梦想是将杂交水稻覆盖全球,我们在为实现这一梦想努力。”作为袁隆平海水稻团队的年轻一代,让袁隆平团队研制的海水稻种满全球盐碱地也是90后的于萌的梦想。据联合国粮食署统计,至今全球还有超过8亿人仍处于饥饿状态,世界耕地饱和,而盐碱地占据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0%,如果能够将这些盐碱地利用起来,全球粮食产量将有望大幅度提升,能让更多人免于饥饿。

于萌在接受新华社客户端携手喜临门共同发起的“我有一个梦想”专题活动采访时表示:“让全世界的荒漠变成‘良田’,在这条路上,我不怕重蹈覆辙,只怕不敢从头再来。”

为了传承袁老梦想,将亿亩盐碱荒滩变良田,2012年开始,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开始耐盐碱水稻(海水稻)的研发。目前,海水稻研发工程已打下了坚实基础,并且逐渐走向世界。这让于萌深受鼓舞:“梦想在自己手中一步步实现的感觉,真好!”

于萌希望,通过参与“我有一个梦想”专题活动,希望广大90后、00后勇敢追梦,呼唤更广大青年加入到农业科研队伍中来,为祖国富强,为全球民生贡献力量。

荒漠之地 稻花绽放

2022年的初夏,正是海水稻苗育的时候,一群90后大学生“农民”,正在水稻田里播种。其中,青岛农大硕士毕业的于萌,是田间育种中年龄最小的一个。一次偶然间心里播下了一颗稻种,于萌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海水稻的行业当中。

尽管这条路比她想象的要艰辛得多,但也让这个倔强的女孩有了一种更强的韧劲,面对各方的质疑,她成功地用实力和成就证明了自己。也让她更加坚定这条梦想的道路,在稻田里一步一步地走,走向海水稻育种深处。

2018年,于萌在千分之六的盐度下,筛选出了每亩产量超过600公斤的6份材料,比千分之三盐度下,亩产300公斤的最初目标,翻了整整两倍。

在迪拜的沙漠,于萌所在的团队已经把“海水稻”试种成功,并且创造出了亩产520公斤的“奇迹”,产量几乎接近普通水稻。

除此以外,在巴基斯坦的荒漠、印尼的海边等广袤地区,这些原本被定义为荒漠之地的地方,都可以看到于萌团队培育的“海水稻”郁郁葱葱的身影。这些成就,让于萌更加坚定自己的“拓荒”之梦,并愿意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。

注:于萌在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里做水稻杂交实验。

几十株适宜的“后代”,需要从成千上万株水稻中一株一株地筛选出来。耕作的辛苦和科研的艰苦,常常让于萌累倒,却从未让她停下追逐梦想的脚步。“就是这样长期泡在盐水田里,顶着烈日,把我们的海水稻最高亩产提到了690公斤,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领先。”于萌骄傲地向我们分享这来之不易的成果。

于萌坚信,只要找准方向,脚踏实地去坚持,荒漠上终会长出梦想的稻花,而于萌凭借着自己的坚韧和努力,才得以在荒漠上绽放稻花。

风吹麦浪 稻香相传

“我是最年轻一代的育种人,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不断为中国的粮食梦而踔厉奋发的育种人。”于萌表示,“以袁老为代表的老一辈的育种人让中国实现了粮食安全,让世界更多人吃上了饱饭。而我们新一代育种人,正在将梦想延伸到耕地之外–为世界各地多种类型的土壤种植,提供‘中国方案’。”

这已经不仅仅是于萌想实现的梦想,更像是袁老留下的一种使命。

在这片有限的土地上,耕地的改良和扩大,已经不仅是缓解资源紧张的问题,更是一个综合立体的全球生态问题。中华拓荒人精神薪火相传,将“种福田”海水稻从全国走向国际,是袁老的梦,是于萌的梦,更是千千万万中国育种人的梦想。

让全世界的盐碱地变成“良田”,让人类从此告别饥饿,这是一条看起来不可能的路,却是于萌的梦想,她和她的团队已将无数个不可能变为可能,在不可能的荒漠上创造出了无数个“奇迹”。

梦想的道路是无止尽的,于萌带领她的团队一直在挑战不可能。追梦之旅正是挑战之旅,喜临门也是在困难当中砥砺前行,以创新向未来,打破国外床垫品牌“技术垄断”,突破重围,占领国内市场高地,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企业追逐梦想的力量。“终局未到,前路尚在。”喜临门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从未停下脚步,不仅如此,喜临门鼓励每一个拥有梦想的人勇敢追梦。

此次参与新华社客户端携手喜临门共同发起的“我有一个梦想”专题活动,于萌希望自己的追梦故事可以激励更多的梦想者勇敢追梦,同时也期待着更多的力量加入到荒漠变“良田”的梦想团队当中,将梦想的种子撒向全世界,让风吹麦浪,稻香相传。

关于作者: 开钫

为您推荐

广告位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